中國國家統計局日前公布最新住房價格數據,再次引發人們對房價反彈的擔憂。業內人士認為,今年以來,房地產價格穩步增長,交易量日趨活躍,這表明中國房地產市場進入穩定發展階段。
國家統計局18日發布的報告顯示,10月份,中國70個大中城市中,新建商品住宅(不含保障性住房)價格環比上漲城市有35個,比上月增加了4個,一線城市有漲幅擴大的趨勢。
這是今年以來,連續第5個月房價環比上漲的城市維持在30個以上;前5個月,這個數字始終維持在個位數。
房地產市場的“復蘇”跡象讓部分消費者坐立不安。在山東省會濟南市,正在看房的濟南市民肖永明本來打算明年初買房子,但觀望了近一年以后有點坐不住了。
“我本來希望房價能下降,沒想到又開始慢慢反彈了,早知道年初就買了,”肖永明說。
肖永明的擔心并非沒有理由。根據國家統計局的數字,自6月份停止下跌以來,濟南新房價格已連續4個月上漲,10月份環比上漲0.1%,但價格仍低于去年同期0.9個百分點。
房價漸漸回暖的同時,成交量也呈現穩中有升的態勢。
從今年5月份開始,不少地區新建商品房和二手房市場出現“復蘇”跡象。十一黃金周期間,濟南商品房成交總量只有437套,但長假過后,濟南商品房成交量迅速回升,10月8日-10月14日,濟南樓市共成交商品房1555套。
山東大學房地產研究中心主任李鐵崗說,從10月的數據看,盡管環比上漲的城市數量增加,但上漲幅度很小,均未超過0.5%,“這說明有上漲的傾向,但未形成上漲的事實。”
李鐵崗說,房地產市場有上漲的必然沖動,一是經過長時間的緩解,開發商資金緊張的情況逐漸減弱,房價下調的動力和愿望不是很足;二是供給和需求缺口仍然沒有減小,甚至有加大的態勢,因此房價有向上走的壓力。
“剛一開盤,售樓大廳就擠滿了人。”河南省會鄭州市萬達廣場的樓盤銷售人員李珊珊告訴記者,她一個月基本可以賣出二三十套。
據中國指數研究院發布的統計數據,目前中國樓市價格基本處于穩定上漲狀態,10月份,全國100個城市新建住宅平均價格為8768元/平方米,環比上漲0.17%。
業內人士認為,在限購政策沒有取消的背景下,大部分投機者已被擠出房地產市場,剛性需求是目前市場的主力。
根據中原地產最新的監測數據,截至11月9日,全國共有超過34個城市調整放松公積金政策,其中27個城市提高貸款額度,另有部分城市降低首付比例,其他還有“異地互貸”、父母子女共同還貸、貼息、補貼租賃等措施。
10月20日起,武漢迎來自2010年樓市調控以來最大調整,市民首次使用公積金購買二手房,貸款最高限額由40萬元提高到60萬元。不少人擔憂,公積金“新政”是否會誘發房價反彈?
李鐵崗認為,放寬公積金政策有利于剛性需求者的購房需求,同時不會對投資投機者有所幫助,不應該有過多擔憂。畢竟公積金貸款數量總量需求有限,而調控政策并未放松,微調公積金政策應該不會引起價格的過快增長。
中國從2010年開始實施房地產調控政策,力圖梳理房地產產業鏈的利益分配,加強各個環節的監督,驅逐和遏制投機性需求等。
李鐵崗認為,中國應持續利用土地產業政策、稅收政策等調控房地產業,在國家宏觀政策對樓市調控不放松的情況下,房價大幅上漲和下降可能性都比較小。
“在這種判斷下,在一段時間內,中國房地產市場將維持現在這樣價格緩慢增長、交易量逐漸活躍的狀態。”李鐵崗說。